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杭州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9:13:13  浏览:87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若干规定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若干规定

市政府令

第45号


(1992年12月2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和做好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工作,进一步健全我市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木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除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和省政府《浙江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浙江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已有明确规定,均应遵照执行外,还应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杭州市民政局是本市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的主管机关,各县(市)、区民政局具体负责本地区的军人抚恤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
  县(市)、区、乡、镇、街道应建立健全拥军优属组织。
  第四条 企事业单位必须依法保护持有《革命伤残军人证》的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享受劳动保护等各项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 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及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确有困难的,所在单位、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本着优先的原则,妥善帮助解决。
  第六条 居民户口的革命烈士配偶、子女以及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配偶、子女和随军的现役军官、志愿军的家属,符合就业条件的,当地劳动部门和单位应优先安排其工作。
  第七条 对农村享受定期抚恤的革命烈士家属,实行国家抚恤和群众优待相结合,群众优待金标准每户每年不低于当地上年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第八条 城镇待业青年应征入伍的义务兵,其家属的优待金由义务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政府发放。城镇在职职工和农民合同工(在城镇指标内)应征入伍的义务兵,其家属的优待金由义务兵入伍前所在单位支付。
  第九条 农业户口入伍参战荣立三等功以上的退伍义务兵,可就地转为居民户口,当地政府应予安排工作。
  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和参战过的农村退伍义务兵,当地政府应优先扶持其生产或安置在乡、镇、村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
  第十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分散安置确需解决住房的,建(买)房经费由安置单位负责解决,县(市)、区财政酌情给予补助。
  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应核拨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农村退伍军人的住房和生活困难。
  第十一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是孤老或孤儿的,按就近指定医院优先就诊,医疗费全免,其经费由当地卫生部门负责。
  第十二条 革命伤残军人持《革命伤残军人证》,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持专用证件,免费游览各公园、各风景点。"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各公园、风景点免收门票向现役军人开放。
  第十三条 本市区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和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是孤老的,持专用证件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电、汽车。
  第十四条 革命烈士子女和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报考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时,按国家有关特照规定办理。部队驻地附近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优先安排军人的子女入学、入托。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本企业工龄计分分配住房时,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含志愿兵)的军龄应视同本单位、本企业工龄一并计算。城市建设拆迁,原使用人参军的,视同有正式户口计算为安置人口。
  第十六条 驻杭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在杭落户,按国务院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志愿兵退出现役后,如其配偶户口在杭州市区,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照顾进杭安置:
  1.志愿兵系孤儿(入伍前无父母);
  2.志愿兵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
  3.志愿兵是三等甲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4.志愿兵的婚期和配偶在杭落户时间均在七年以上的。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支持有条件的驻杭部队发展工、农、副业生产,妥善解决部队反映的实际困难。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杭州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公报第16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公报第16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




关于《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的修改
将《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第4.2节第二段的内容修改为:“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对同一通知或者决定中指定的期限一般只允许延长一次。”
上述修改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告)

司法部


合伙律师事务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告



依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若干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31号)的有关规定,现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报名参加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的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时间与地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报名参加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的报名时间为:2004年7月17日至31日,为期15天,每日上午900—1300,下午1430—1730,假日不休息。

符合条件的香港、澳门报名人员须在上述期间内,由本人到国家司法考试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名处、国家司法考试澳门特别行政区报名处报名。

国家司法考试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名处设在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所在地。地址为:香港金钟道95号统一中心35楼。

国家司法考试澳门特别行政区报名处设在中国法律服务(澳门)公司所在地。地址为:澳门南湾大马路405号中国法律大厦27楼。



二、报名材料



香港、澳门居民报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港澳)报名表一式两份。

报名人员可在司法部网站下载、打印报名表,按照填表说明和要求真实、准确地填写后,在报名时提交审验;未提交下载和填写报名表的人员,可直接在报名处现场领取、填写报名表,并提交审验。

(二)身份证件原件及经公证后的复印件一份。

1. 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报名时需提交: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特别行政区护照。不能提交特别行政区护照的,应提交由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机关出具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相关证明。

2. 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非永久性居民报名时需提交:香港、澳门居民身份证和香港、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不能提交来往内地通行证的,应提交由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机关出具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相关证明(香港居民亦可提交根据香港法例第十一章《宣誓及声明条例》作出的证明未申请放弃中国国籍的法定声明)。

报名时,上述身份证件原件经现场审验后即行退回;复印件由报名处留存。香港报名人员提交的身份证件复印件须经中国委托公证人公证,中国委托公证人名单可向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协会查询;澳门报名人员提交的身份证件复印件须经澳门特别行政区公证部门或内地认可的公证人公证。

(三)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明。

报名时,香港、澳门居民持内地高等院校学历证书的,可以直接办理报名手续;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高等院校或者外国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须同时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学历(学位)认证申请,具体参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中国留学网,网址:http://www.cscse.edu.cn)。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历认证书原件经现场审验后即行退回;复印件交报名处留存。

(四)本人近期同一底片1寸彩色免冠证件用照片3张。

(五)报名费每人260元人民币。

上述报名材料真实、齐全,经报名处审验后受理报名,并向报名人员出具《受理报名回执》。



三、考试准备



报名处受理报名后,经复审符合报名条件的,发给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准考证。准考证上列明考试时间、场次和考试地点等。

报名处发放准考证时,将向报名人员提供考试地点交通示意图、国家司法考试考场规则、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材料。报名人员应提前认真阅读、知悉。



四、咨询



报名人员如有不清楚的问题,可拨打以下电话咨询了解:

国家司法考试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名处:00852-28279700

国家司法考试澳门特别行政区报名处:00853-713916

深圳市司法局:0755-83053922

珠海市司法局:0756-2128041

广东省司法厅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020-86350683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010-63995582/3转203或207



二〇〇四年七月五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